步入张江科学城,浓郁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张衡路、蔡伦路、祖冲之路、牛顿路、高斯路、伽利略路……18条以中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道路在脚下延伸,通向“诗和远方”,连接历史和未来。科学家的名字走进城市路标,辉映市民眼眸,点亮创新时空,体现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敬仰和厚爱。
城市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城市更出彩。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以仅占全国0.0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8%的经济总量,科技含量成色十足,人才贡献有目共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国际竞争更加倚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聚焦于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上海要当好龙头,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上海发展的战略性优势,是必须持续用心下好的先手棋。”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化导向、高层次导向、国际化导向、超常规导向,更加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谋划布局,紧紧围绕提升人才高度、宽度、厚度,更加精准施策发力。
服务国家战略,明确主攻方向。上海扛起龙头担当,重心聚焦自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明确造就战略性人才力量、强化自主性人才供给、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实行更开放人才政策、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六大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不断完善人才高地整体“拼图”,塑造高峰、领军、青年有机衔接的人才雁阵队形,瞄准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全力攻关突破,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源源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扩大开放优势,汇聚全球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白玉兰人才计划,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市场力量、猎头机构和大数据技术作用,探索海外站点引才、中介机构引才、专家人才引才等多元引才方式,形成“链接全球、汇聚上海”的引才格局。建设人才数字系统,绘就人才动态地图,及时更新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选聘知名科学家、投资家、企业家担任引才伯乐,拓展以才聚才“朋友圈”。擦亮“海聚英才”品牌,连续3年举办全球创新创业赛会,以赛引才、以赛聚才。
架设成长梯子,培育战略力量。加强本土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不薄名家更重新人,雏凤清声、青蓝相继,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深入实施东方英才计划,选拔培育引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领军人才、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业人才、承担核心任务的创新拔尖人才、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助推东方英才成长为专业领域旗帜;运用“基础研究先行区”和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引导优秀人才潜心科研,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敢闯“无人区”;推出“超级博士后”计划,每人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打通人才的成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