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把种粮的担子稳稳挑在肩上”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5-22 

立夏已过,湖南衡阳市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的早稻秧苗,到了分蘖的时节。


田野里,一群年轻的飞手(无人机驾驶员)开着皮卡车,载着植保无人机四处奔忙。


“效率是人工的10倍,成本只有1/10,农药用量还能减少20%以上。”朱霞人称“霞妹子”,是这群年轻人中的带头人,对现代农业装备如数家珍。自从回乡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粮的接力棒以来,“霞妹子”身边已经聚集起70多人的种粮队伍,其中有一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2022年,33岁的朱霞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从学种田,到种好田,再到引领更多年轻人一起种田,朱霞在实践锻炼中积累了经验。


2017年,刚刚放弃城里教师职业的朱霞决定返乡种田。“第一次开收割机,就把稻谷、野草和泥巴一股脑铲了,第一次当飞手就‘炸机’了,让人看了笑话。”朱霞回忆道。当时有人说,女娃子种粮,后台搞搞管理、销售就行了,但作为种粮“老把式”的父亲朱东阳却告诉她,“不下田肯定是种不好粮的。”


“要种好粮就得下田!”有了这股子劲儿,挺过几个农忙季,“霞妹子”不光玩转了田里的农事,追赶着最新的良种、良机和良法,还摸清了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门道。


“新农人种田,一要有新思路、大胆创新,二要抠细节、精耕细作。”简单几个词,凝聚着她几年来探索的“真经”。几年前,朱霞牵头的合作社,引进了湖南最先进的工厂化集中育秧流水线,过去要10个人管理的秧田,现在仅需要两个人。


今年,朱霞又把目光对准了工厂化育秧所需的基质土。


过去,育秧基质土多从邻省购入,每公斤成本高达一块二。今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亚梁和朱霞的母校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黄敏等一批专家学者实地指导下,朱霞带着合作社的年轻人一起做试验,利用本地山上的黄泥、水里的塘泥,混合牛粪、树叶、谷壳等,试制出了自己的育秧基质土。因为省去了运输成本,原料又是本地随处可得的废弃物,基质土的成本降到了每公斤两三毛钱。


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党代表、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的朱霞引领带动的不光是产业,更带起了队伍,凝聚了力量,鼓舞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