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初唐诗坛的年少英才——王勃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5-28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的“初唐四杰”,揭开了光辉灿烂之唐代文学序幕。王勃(650—676年 )是初唐四杰之首,著作甚丰,今存诗80多首,存文(包括赋、 序、表、碑、颂等)90多篇。 王勃年少英才,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言, 一段在滕王阁上洒墨挥毫的传奇,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钦赞和喟叹。


名门世家 少年得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其祖父王通,曾在成都担任司功书佐,掌户口籍账之事,后弃官归里,以著书讲学为业,著有《元经》《中说》等,死后门人谥曰“文中子”。《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王勃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这也让王勃从小就接受诸子百家思想的熏陶。


王勃自幼聪慧过人,《旧唐书》记载 :“六岁解属文, 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王勔、王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 :‘此王氏三珠树也!’”王勃9岁时读大学问家颜师古的《汉书注》,写了10卷《汉书注指瑕》,指出注中的错谬之处,可惜这部书早已散佚。13至14岁时,他从龙门来到京师长安,拜名医曹元为师,学习《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 明堂玉匮之数”已经通晓不少。


663 年,13岁的王勃写出《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664年,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14岁的王勃写了《上刘右相书》,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刘祥道看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之语惊异不已,赞王勃为“神 童”,并上表举荐。


656 年,唐高宗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乾元殿。 665年,乾元殿落成,15岁的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上文字绮丽的《乾元殿颂》。 唐高宗见此颂词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 奇才,我大唐奇才!”666年, 16岁的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参加当年的幽素科考试,金榜题名,随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