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兼顾“量”与“质”,让土特产优起来,乡亲们腰包鼓起来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06-21 

产业布局优化了,“怎么种地”问题摆在面前。


顺应食物消费“吃得好”“吃得健康”新变化,江西强化市场这个“信号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缺什么种什么,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把优质产品调上来,科技赋能是关键。江西向农业科技要效益,建设水稻、蔬菜等2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实施“赣种强芯”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打造11个省级农业科技综合体。目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0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科技化、智能化不断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从靠手感变成靠遥感,现在种地数据说了算。”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基地负责人李科明坦言,有了智慧监测设备,26个人就能管理上万亩农田,化肥用量减少10%,产量却提高10%,种地科学又高效。


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农业产业化是重要途径。江西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龙头、提品质、打品牌,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实施“品牌强农”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赣鄱正品”全域品牌创建,大力培育壮大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等千亿级主导产业,让更多“土特产”优起来。


在金农米业,一粒米变身10多款产品,从大米到籼米淀粉、大米蛋白粉、大米蛋白肽,身价翻着跟头涨。在上饶市广丰区,一颗颗马家柚经过无菌灌装、低温冷萃,成了“杨枝甘露”等网红产品,小柚子“长”成30亿元大产业。在抚州市荣山镇,千年灯芯草变成“金元宝”,占据了全国原料市场的90%……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开发,一家家智慧农场、一条条生产线、一个个知名品牌,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越来越多的“赣字号”在市场“圈粉”。


大农业不能落下小农户。农民是上游,合作社是中游,工厂是下游,江西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鄱阳县培育150家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10万余户农户增收。赣州市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富硒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全省7.9万家农民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搭上现代农业“快车”,拓宽了增收渠道。


实践证明,以市场化、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不仅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解决“谁来种地”“谁来提供食物”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