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浙江大学一名学生搬进新宿舍后,在上铺床板底部发现一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励志纸条,落款日期是“2001 年 1 月 21 日”,纸张已经斑驳发黄。这张保留了 23 年的纸条,引发了广泛热议,人们纷纷探究纸条的留存过程及其背后主人公的励志故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来自毛泽东的题词,曾经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然而,这样一句名言却被贴在床板底下,颇有几分秘而不宣、甚至羞于示人的味道。反复浏览相关消息,始终不见提及这句话出处的只言片语,笔者不由生发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出自毛泽东,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其来历,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为第十个儿童节题词。根据周炳钦编著《毛 泽东题词背后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记载:1925 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各国定一个儿童节,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自确定儿童节的具体日期。1931 年,中国以“中华慈幼协会”的名义,倡议以每年 4 月 4 日为儿童节,并呈请政府“通令全国施行”。此后,每年“四四”儿童节这天,国统区的一些地方便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从 1931 年起,也会举办各种活动庆祝儿童节,只是节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儿童节的活动逐步得以恢复。1938 年 3 月,为了拯救在日寇铁蹄下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中华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7 月、10 月,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分会、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也在延安相继成立。1940 年 4 月,在当时的中国第十个 儿童节到来之际,毛泽东首次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这一 题词刊登在 4 月 12 日的延安《新中华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