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上空俯瞰,奔腾的长江旁是蜿蜒的绿道,长江二桥至三桥间的主城滨江风光带,勾勒出山水城林的生态之美;鱼嘴公园、绿博园、万景园等景点,如同一枚枚绿宝石镶嵌其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在鱼米之乡江苏,长江流淌出河网密布、孕育着繁华兴盛。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此为牵引,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让绿色成为全面小康的底色。
生态修复——
厂房变绿廊
包袱成财富
“观音阁下月泉轩,沟深水浅白鹭闲。道尽幕燕大美景,风景独好故园田。”漫步在宽阔的江堤,望着旖旎的风光,家住南京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68岁居民张志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打油诗。
在他眼里,幕燕滨江风貌区具有无穷的魅力:春天,樱花大道缤纷亮丽;夏天,宽阔的长江江堤上,夹竹桃、月季花、小杜梨等景观树繁花似锦;秋天,江边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冬天,雪后银装素裹的美景惹人沉醉……
“以前,江边化工企业星罗棋布,有的厂距离百姓家只有几十米。”张志强回忆,“烧煤的、发电的,烟囱里的烟尘直冒。灰尘飘落下来,散发着异味,树上的叶子都给熏黄了。通往长江的十里长沟被污染,打上来的鱼都有一股柴油味。没人喜欢去江边散步,风一吹都喘不过气,很多人都想法子搬走。”
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干流岸线约190公里,占全省的近1/4。其中,栖霞段拥有南京最长岸线,过去曾是传统矿产与化工企业集聚区。近年来,栖霞区累计关停搬迁60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减少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及长江水源的污染。同时,对企业关停搬迁后的场地进行整治、修复,打造绿色生态环境长廊。近3年来,全区累计新增沿江造林2080亩、复绿2060亩、修复湿地210亩,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