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公安院校文化育人葛吕;满炫;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刘朝霞;4-5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胡鹏宇;6-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党建工作探微陈富贵;8-9
在没落中崛起——弘扬图书馆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段楠萍;10-11
论中国革命时期的红医精神郑宏颖;12-15
浅析大革命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认识裴星星;16-17
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基层党委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探索王宏伟;代敏;高风彦;18+20
文化哲学
阮福说与中法战争袁涛;19-20
浅论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识在原始神话中的反映——以人的异形化形象为例李旋翠;21-23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林伟健;杨博;24-25
浅谈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韩典轩;26-27
当代中国公民精神的价值罗爱华;28-29
《庄子·逍遥游》疑义商榷二则曹维平;30-31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刘媛媛;马桂芬;32-33
历史叙事视角下的大江健三郎与莫言吐雅;34-36
中国古代朴素自然观之简论刘清;37-38
民族民俗
闽南特色中职校园文化与德育渗透关系研究李萍;39-40
分析贵州苗族舞蹈与仪式韦嘉;41-42
手艺的温度——作品《归》有感庞亚松;43-44
优良家风传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意义杨瑞华;45-46
民间戏曲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路径研究葛芳;47-48
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路径探索——以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为例林园;49-50
三江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讨韦茈伊;51-52
文化艺术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体现李晓翠;53-54
西方社会同性恋亚文化的发展趋势——以探究西方同性恋银幕形象演变为背景姚祺;何款怡;黄真真;55-56
政法职业院校音乐活动的人文精神培养初探黄先文;57-58
“天使”与“妖妇”形象的交织——《白鹿原》男权话语体制下的田小娥形象分析高梦圆;59-60
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叙事学解读黄耀华;61-62
天津城市文化之内容创新——直面租界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刘新颖;63-64+67
《爱药》中高低语境文化在碰撞中的对抗和协调钱娱;65-67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长春光华学院为例朱莉;68-69
校政行企模式下的长白山讷殷文化产业研究马百功;70-71
汉画像中的狗王莉娜;72-75
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研究穆娟;张倩;76-77
艺术与实验的“碰撞”——视觉传达实验教学法分析郭文茉;78-79
传统文化教育与艺术院校学生下乡实践──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洪均灿;80-81
群众美术教育——浅谈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途径田冲;82-83
试论我国模特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于辉;84-85
传媒文化
移动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析——以《王者荣耀》游戏为例尹纳宇;周蕾;86-87
基于新媒体与国企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研究罗敏;88-89
浅论当前图书策划编辑应具备的新素养王品;90-91
基于网络传媒对大学生体育课堂教育的有效途径韩洋;92+9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李龙华;93-94
语言文化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能力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王钊;95-96
辽宁师范大学英语类专业跨文化教学情况调查王宇彤;97-99
以外语微视频为媒介的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余懿萱;唐欣悦;100+102
《儒林外史》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闫超;101-102
试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为例安伟;103-104
中班阅读区域环境创设杨晶羽;105-106
人工智能视角下人机翻译的路径探究凌锌燕;罗淦;107-108
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导论》课程改革探索李娟;109-110
教育文化
教育机器人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赵佛玲;刘英;王寅枚;111-112
信息化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探究郑洁静;113-114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相关探讨努尔比耶姆·图尔荪;115-116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王子轶;117-118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方略——以上虞区天香小学“六艺”课程构建为例樊曹阳;119-120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与完善研究刘洋;121-12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双带头人”培育计划的SWOT分析马红丽;123-12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孙艳芬;张江华;125-126
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视角解读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王明春;陈德琼;127-128
基于“课堂派”的“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王顺双;129-130
基于ERP沙盘模拟实训平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探究郑明媚;陈茹云;131-1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思考林斗秀;杨丽丽;134-135
浅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王晨;136-137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路径分析李莹;138-139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研究谈玉婷;潘颖;140-141
高中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胡志清;142+198
文化产业
审视理性专断与精神病院照顾之憾——从院舍照顾到社区康复刘芳;徐兴文;143-144
强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研究赵文婷;145-146
加强中医药文化安全的建议薛燕;147-148
浅析当今老年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滕野;149-150
长春市城市转型视角下冰雪体育发展研究王潇逸;151-152
山西省传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模式反思王帅;赵霞;153-154
日本侵华时期我国图书馆对文献典籍的保护胡石;155-156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细节管理分析韩东芳;157-158
农村社区老年教育多元化实践的研究杨霞;159-160
浅析地域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以海南省为例范佳宁;161-162
借助职工文化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研究陈洁;163-164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建设研究韩煦;165-166
博物馆文物管理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黄华乐;167-168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黄耀斌;169-170
浅论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融合发展庄莹莹;171-172
文化交流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畅晓燕;173-174
大学生常见情绪障碍之危机干预策略探究陈海燕;175-176
“三型一化”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金燕;177-178
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策略探究覃洋;179-180
南京仙林大学城外教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分析王可欣;王鑫;刘玫妤;181-182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思考邵宇;183-184
创新型物流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研究符瑛;闻一鸣;吴碧莹;王炫;185-186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郭霞;187-188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浅析学风建设的“四梁八柱”唐振新;唐瑶;189-190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杨永华;191-192
协作学习模式研究张杰;193-194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思考周京;195-196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师社会地位探究赵跃;陈智;197-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欢迎投稿19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编辑QQ:2820363706
工作时间:
早上9点——下午5点(周日除外)
地址:黑龙江哈尔滨
投稿邮箱:whcxbjyjyx@126.com
(在线投稿请上传文件成功后,点击提交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