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研究赵胜男;黄晓颖;1-3
国内外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与启示李孟贾;黄晓颖;4-6+21
关于高校大学生主题党日活动创新途径探究周凡;7-8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五联村为例莫纯碧;钟卓明;姚桂花;徐培玲;9-11
文化哲学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宽恕倾向的关系研究邹增丽;王梓钰;12-15
基于《逍遥游》的智性与诗性的二律背反探微吴颖茵;16-17
伯明翰学派的早期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张建英;18-21
拖延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与实践张文娜;肖子怡;王东;22-23
关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李慧惠;贾利波;24-25
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安全感及成人依恋的关系探究周晴;26-27
文学艺术
论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构建程梅;28-29+37
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陶瓷公共艺术研究孙奕周;30-31
由《江城子·密州出猎》试论“为报”释义宋子玥;32-34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集体主义探析蒋望;曾贤模;35-37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应用樊雅琼;38-39
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研究——以德昂族服饰为例姚秋萍;饶简元;40-41
汉蒙文《西游记》比较研究赵春燕;敖特更吉雅;42-45
3DMax软件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分析牛敬德;46-47
从预设角度分析《脱口秀大会》的言语幽默艺术赵琪琪;48-49
传媒文化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究张红玲;50-51
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究白玉波;52-53
试论微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研究卢亭;王清华;54-55
浅谈自媒体时代的短视频广告营销——数据流量决定话语权普莉莎;56-57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不良亚文化的形成与对策研究吴凯强;58-59
语言文化
生态视阈下的海南外事口译研究新探欧燕;60-61
“三维转换”指导下的旅游网站英译策略探究韩瑞珍;62-63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德语语言的象似性特征分类研究马迅;64-66
文化外译视角下江苏省博物馆的官网翻译问题探究秦佩雯;杨婉钰;高庆玲;过心怡;赵一丁;万燕;67-68+87
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汉字及汉字词汇形义辨析赵萍萍;69-70
法语方向介词的三种译法——“朝、向、往”辨析潘鸽;71-72
教育文化
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魏红;73-74
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探究宋鹏;75-76
心理契约理论下高职生职业心理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梁卉;费水蓉;77-78
新“国标”引领下的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王鹏;79-80
生存救援教育视野下的游泳救生教学资源开发曾嘉兴;81-82
“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动态教学典型微格课程建设探究李丽波;张桂玲;李佳;孙晓君;李东平;83-84
基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谭理芸;85-87
基于教学文本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探究吴晨曦;88-89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李志恒;90-91
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校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吴欣阳;92-93
多种教学法与电工实训教学有效融合研究与实践莫莜;94-95
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究黄曼婷;96-97
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课程资源融合共享研究和实践——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火映霞;俞金元;98-99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方法研究谭映月;100-101
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武汉有;102-103
高职院校商业文化素养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的实践研究谢玉芹;104-105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策略探讨李润南;106-107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杨华;108-10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研究李亚琼;110-111
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初探闫家进;112-113
优秀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张峰;高梦圆;114-115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精准管理的途径探索张鹏飞;116-117+128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研究张瑞;118-119
课程思政的困境与突破途径探究黄娟;120-121
基于金子美玲儿童诗的小学诗歌教学初探廖春艳;122-123
历史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许爱红;124-125
高校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范嘉义;贾若雨;126-128
戏曲表演专业“人物分析与思政德育互渗”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京剧《赵氏孤儿》为例于翔;毛春晖;129-130+19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郭莺;131-132
基于培育学生和谐心理的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探究宋华旭;133-13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性阅读疗法在大学生积极品质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雷蕾;吕映福;135-136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保障机制探究朱明珠;137-138
大数据环境下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路径研究崔海辰;139-140
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模式构建与保障措施探究全佳松;周贇;141-143
高职学生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技能培育探索颜卫;金爱国;孙启香;丁丽军;卢炜;144-145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与路径探究穆田;146-14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张聪颖;耿靖雯;148-149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路径探讨曾洒洒;务文涛;150-151
浅谈在阅读中提升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田冬梅;152-153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研究王瑞琦;154-155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夏璐艺;156-157+159
基于EIP-CDIO培养模式的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究韦莹;余睿;158-159
小学低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研究巩军;160-161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吉丽丽;162-163
基于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讨王嘉彦;苏洁;164-165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刘彦娜;166-167
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对策研究蒋必凤;168-169
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胖孩子”的体育培养探究卢美梅;170-171
研究生支教团教学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探析——以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例矫璠;172-173
文化产业
人社系统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董鹏飞;174-175
“双创”背景下高职动漫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孟红霞;176-177
浅析“互联网+”时代省级少儿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阅读推广刘映潇;178-179
组织文化视域下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路径研究谢欣欣;180-181
乡村振兴战略下篮球文化与体育产业精准扶贫关系研究杨子桦;朱觊;182-183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以工业设计为例吕健安;184-186
广西北海海洋文化元素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研究杨通明;187-188
文化交流
来华留学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初探孙驰;189-191
浅议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内涵及差异陈浩彬;唐文倩;192-193
浅析授予国际人士名誉博士学位的惯例及意义——以中俄两国间名誉博士学位授予情况为例刘梦嘉;194-195+198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不同国家饮食文化差异及原因研究——以中德两国为例王宇康;196-198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1
影响因子87
关于撰写英文摘要的要求12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欢迎投稿199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冯芸;1-2
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梁伟萍;3-4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郭燕斌;刘嫣;5-6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就业的作用研究贾宁宁;7-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刘畅;9-10
文化哲学
地域文化下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创新教学王亚蕾;11-12
对《论语》中孔子哲学思想的架构张浩浩;侯婧璇;13-14
如何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观念的转变与升华汪亚;15-16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及对策研究衣颖;17-18
构建新孝道文化的路径分析陈孟娇;董琳琳;19-20
贸易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如何发展李莉;21-22
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高源;23-24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时效性分析刘瑞雪;李洁;25-26
接受学习的“应然”与“实然”的思考刘燕;27-28
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苏晓丹;王昭;29-30
莫斯《礼物》的出版与民族学中“交换”概念杨阳;31-32
民族民俗
从传统服饰变迁看满族文化观丛鑫;33-3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朱延凤;35-36
唐朝“狮文化”影响下“舞狮”民俗的扩展传播崔岚;37-38
城市路牌和交通指示牌及店名考察——以湘潭及周边地区为例蒋惠筠;39-40
浅析海南黎族非遗保护交流平台的可行性吴蓉蓉;李倩;41-42
壮族服饰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应用——以角色女装为例潘兆业;43-44
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和超越宋涛;45-46
清前期京畿地区满族萨满祭祀考析——以《满洲西林觉罗氏祭祀书》为中心许瑞;47-49
文化艺术
谈海南“名井”的三大共性段全林;50-51
简析英语语言文学对大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许丽莎;52-53
浅析威廉莱斯控制自然思想王丽冉;54-55
艺术类高校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策略研究吕佳音;邓静;朱善智;56-57+149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探究佘佼屿;58-59
二胡的钢琴伴奏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尤葳;60-61
群众文化工作中建立文化自信的路径陈英伟;62-63
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与中国传统美术色彩郭立业;64-65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殉情”母题比较李文昱;66-67
粤港澳大湾区的群众合唱探索王天;68-69
奥德.罗德——美国黑人艺术运动的另类女声薛文思;70-74
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方法探究赵秀芬;75-76
传媒文化
短视频中的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方珠伴;77-7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文化融合路径探索——以沧州明珠“移树工程”建设为例李婷婷;沙莎;范翰文;80-81
短视频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路径曾思意;82-83
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以网络流行语为例黄若林;84-85
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黄莹;86-87
基于5G的广电行业发展策略分析李艳;88-89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策略探析张帅;张秋琴;90-91
语言文化
关于汉语国际传播的几项数据唐培兰;92-93
社会历史视角下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浅析王元;94-95
日汉被动句差异性在日译汉中的体现和处理方法齐杨柳;96-97
基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性探究张鹤;98-99
“以赛促教”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职业化”转向的改革探索彭志贤;刘琦;吕小君;张唯一;100-101
高校普通话口语课堂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周文伟;102-10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分析郭剑;104-105
教育文化
基于翻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蔚燕舞;雷军莉;熊桂芳;106-107
创新创业教育下地方本科学业导师制发展研究——以安康学院为例董弯;108-109
高等教育中的慕课教育:成效、问题与对策王玮;110-111
“以人为本”的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包铁军;112-113
基于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伏小刚;114-115
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设计与思考谭平;116-117
思想政治课1+X教育模式研究祖丹;118-119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程创新举措樊帅;120-121
思政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靳晓曼;樊华妍;122-12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孙琳;124-125
“双创”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黄远云;126-127
文化产业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张小花;王红乾;128-129
新工科环境下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的困境及路径惠晓敏;刘明月;130-131
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唐虹;132-133
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政策与路径郑亚楠;宋永凤;李莉;黄盈盈;134-135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王辉;136-137
图书馆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的功能拓展研究杨丽莉;138-139
社会工作者介入“精神扶贫”问题研究孟哲;郭晓蓓;140-141
中外联合办学运行机制研究周霞;唐淳杰;142-144
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分析邓玉芳;145-146
文化自信视角下家风家训传承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吴伊依;任佳慧;李可喻;朱斌凤;147-149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汪洪杰;150-151
高校图书馆在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徐坤;崔宇鹏;李雪;152+155
文化交流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论思考陈瑞;杨丽嫡;王玉吉;李雅静;153-155
关于如何加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研究万博远;156-157
水富市委党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思考冯学莲;158-159
从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论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层次性赵晓霞;160-16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李汝超;于耀洲;162-163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岳博;164-165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作风建设研究贺晓琳;166-167
PCK视角下幼儿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高媛;168-169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何晓燕;170-171
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思考黄义成;172-173
新时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探索梁雪;174-175
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孙栋;176-177
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王旭彤;178-179
选择题在口才训练中的应用杨硕林;李永红;杨晶;180-181
浅谈高校教师提升教育法律法规意识的重要性张文;182-183
BOT模式下养老机构建设中的法律规制黄孟婷;向佐群;184-186
对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管理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樊珂;187-188
新时期基层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杨丽华;189-190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探析——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贡玮;191-192
浅谈公路路桥档案的重要作用及管理方法黄忠英;193-194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孙鹏霄;195-196
中朝海上贸易对朝鲜近代海关设立的影响——基于条约体制视角下的研究张琼艺;吕平;197-19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欢迎投稿199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
编辑QQ:2820363706
工作时间:
早上9点——下午5点(周日除外)
地址:黑龙江哈尔滨
投稿邮箱:whcxbjyjyx@126.com
(在线投稿请上传文件成功后,点击提交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