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当今大多数小学生,基本上都在处于“册”和“学期”的模糊阶段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11-21 

中学阶段及以上学级的学生或已经进入社会的人,对“册”的概念的理解相比起小学会有一定的更加深入和清晰。因为大多数初三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不分上下册的学校教材了,而高中之后的课本更是通常以“必修/选修”来命名,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离开“‘册’字等于学期”这一固化了的想法。同时,学生能在更多地方接触到表示学期定义的说法,比如学校文件、通知等。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多数学生不会再使用“册”字表示学期的说法。作者20229月对十名初三毕业生、十名高三毕业生进行随机偶遇采访,问及小学时期和中学时期的事情。其中,十四位同学谈到自己小学阶段的事情时,还是用“册”来表达某个学期,而谈到中学阶段,只有四位同学仍离不开用“册”字来表示学期。当问及他们是否知道“册”和“学期”的区别的时候,十七位同学表示知道。可见,小学时候的认知影响到了这些学生对当时学习阶段的概括,尽管他们大多数人知道严谨意义上来讲,“学期”和“册”不能等同,但总还是避免不了回忆小学时候的此误用的说法。

以前国家通用的教材封面一般是写着像“(X年级)第X学期用”这样的类型格式。当把“第X学期用”的字眼从教材封面删去、只留下“X年级X册”后就开始出现这种不规范的错误用法。“册”的误用引申义诞生于学生小学阶段不成熟的认知,即便在后续的个人提升当中明白了道理,但大多数人仍然难以改变当年对此的认知或认为两种说法都没有任何问题。当这个词义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中的出现频率提高,传播度和接受度也随之提高。这便是“册”的误用引申义的产生和传播的机制。

一个词的词义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引申义基于本义或旧引申义而来。就目前看来,“册”字表示“学期”这样的误用引申暂不能看作是正式的词义引申。但可能再经过一段时间,当越来越多人将这个词的误用引申义视为正确义项并普遍使用开来的话,或许就不会再有人纠结这个用法的正确与否或合适与否了。

纵观汉语词汇、词义的发展,与此类似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出自《诗经·国风·豳风》的“七月流火”原指天气转凉,多数人将之误用为表示天气炎热,后来的词典修订后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并列在该词的意义之下。再比如出自宋玉《风赋》的“空穴来风”原指消息或传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后来迫于“约定俗成”的压力增添了表示消息或传统毫无依据的相反义项。大多数人写错的字、读错的音同样也会随着时过境迁被不知名的力量“扶正”,这是语言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语言系统需要保持稳定,但也要与时俱进,尊重并理性看待语言现象是语言文字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